检索
领导班子
赫章微博
赫章检察微博
赫章微信
赫章检察微信
赫章客户端
赫章检察头条
视频中心
国家安全宣传
国家安全宣传
当前位置:首页>>理论探讨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时间:2018-08-15  作者:  新闻来源:学习论理  【字号: | |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赋予了依法治国在党治国理政事业中的根本性、主导性和制度性的战略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出全面部署,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科学指导。 


 

  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到全面依法治国重要战略的实施,再到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展开,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使命随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法治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对巩固全面深化改革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那么,如何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十六个字充分表明了依法治国实践的内容以及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要从这四个方面来实现。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 


 

  依法治国,首先必须是良法治之。科学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科学立法要求立法理念、立法内容、制度设计和立法技术等应该符合科学性。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需要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等。立法要立高质量的法,要立有用和管用的法,要立能够准确体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立得住、行得通、起真效的法。通过立法先行,以高质量的立法为引擎,全面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设,为国家和地方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行政执法机关履职的基本方式是执法,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在于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在建设法治政府过程中,重点在于依法行政的环节有没有真正做到法律优先、法律保留、程序正当,以实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因此,必须将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重点突出、全面落实。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是提升执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通过创新执法理念、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和制度、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提升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和能力等途径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保证法治得到真正落实。 

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司法公正,必须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可以说,让全社会感受司法公平正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审判工作的基本目标。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群众对法治就不会有信心,对司法工作也不会有信心。如果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群众就不会相信司法机关,从而也不会相信党和政府。因此,让每个人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审判工作的最终目的。 


 

  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包括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省以下法检人财物统一管理制度、设立巡回法庭、设立跨行政区域司法机构、建立防止干预司法权独立行使的相关制度、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司法责任制、人民陪审员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案登记制、扩大司法公开、授权检察机关试点公益诉讼、司法职权优化配置、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全面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冤假错案防范机制、深化律师制度改革、逐步减少死刑适用范围、规范涉案财物处置、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司法救助制度、法律援助机制等,这些配套改革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促进了司法公平公正。 

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全民守法。全民守法,就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宪法至上、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要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依法治理活动,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
 


 

  只有通过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才能让每个人心中树立起“法治”观念,做到守法、依法办事。加大普法工作力度,需要创新普法工作方式方法,加强新媒体新技术的深度运用,落实好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推行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等以案释法制度,让典型案件依法公开处理成为全民法治教育课。 


 

  同时,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提高公民法治素养、培养全民法治信仰的基础性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需要凝聚法治文化共识,促进法治文化认同。法治文化重在建设,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的法治发展重点任务中,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过程中,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当代中国法治发展提供思想引领、智力支撑和精神动力。 


 

  总之,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是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创造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制度文明的必由之路。 

版权所有:贵州省赫章县人民检察院
技术支持:正义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